• 106号, 巴西班让路, 新加坡 118534

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的成立

1942-1945 年日治期间,疟疾、脚气病和其他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很高。正是在这种混乱的条件下,新加坡志愿组织成立,该组织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在救济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 (BCCI) 成立于 1942 年。五个蓝十字寺庙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 BCCI,帮助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住所、食物和护理,并为无人认领的尸体提供埋葬服务。这些寺庙组织是:

  • 普救善堂
  • 修德善堂养心社
  • 同敬善堂诚善社
  • 南洋同奉善堂
  • 南安善堂

蓝十字会最初提供的服务是清理和埋葬无家可归者的尸体,这些尸体被遗弃在街头腐烂。其中许多人是从爪哇征召到新加坡服役的劳工,后来被遗弃并独自谋生。他们没有亲人,也没有工作,处境十分悲惨。

蓝十字会很快就确立了它所扮演的角色,即为饥饿和贫困的人提供免费的大规模供餐中心。在富裕人群中开展筹款活动。蓝十字会的这项善举给小店主留下了深刻印象,他们也提供了支持。中医师在这些免费供餐中心提供免费医疗服务。

即使在战争结束后的 1950 年代中期,蓝十字服务仍然因其应对紧急情况的效率而受到殖民政府的青睐。季风洪水或火灾导致村庄大量无家可归,需要立即提供食物。蓝十字服务为应对紧急情况做好了准备,并迅速带着设备和物资赶到现场,大规模提供食物。虽然战后的问题有所不同,但满足基本需求的优先事项即使在和平时期也没有什么不同。

多年来,随着越来越多的寺庙组织加入 BCCI,BCCI 成员人数不断增加:

  • 同德善堂念心社
  • 新加坡报德善堂
  • 南凤善堂
  • 新加坡众弘善堂
  • 新加坡崇峰善堂
English  |   中文